仲夏時節,萬物并秀;鄉村六月,麥穗飄香。
走進濟南市章丘區,鄉村道路平整通暢,把村與城緊密相連;農家小院錯落別致,房前屋后干凈整潔;路旁花團錦簇,盛開的鮮花、美麗的人家,與遠山青黛相映生輝;農業產業日新月異,鄉村文明蔚然成風,滋養著人們的幸福生活……如今,1719平方公里的田野上,處處釋放出嶄新的活力,化作躍動的音符,奏響了鄉村振興的動聽旋律。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近年來,章丘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抓緊抓牢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以重點工作小切口,推動鄉村振興大戰略,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全力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
宜業:描繪出豐收無限
歲月輾轉成歌,時光流逝如花,三澗溪村的致富道路也越走越寬。
“鄉村振興綜合體項目投資4900萬元,以‘黨建心連心、服務零距離、增收多渠道’為發展理念,設置紅色展廳、黨建電商學院、筑夢空間、悅享空間等‘一廳一院兩空間’,通過線上直播帶貨和線下超市融合發展,打造跨境電商和國內網紅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00多萬元。”村黨委書記高淑貞說,近年來,按照“北農、中旅、南工”的產業布局,北部彰顯田園風光,培育都市農業;中部突出文旅主題,發展古村旅游;南部強化園區帶動,提升二產層次。目前,形成了以薯立方、源虎黑豬為主的現代農業,以農產品冷鏈、保鮮、倉儲、加工和銷售為主的冷鏈物流服務業,以源虎電商、農事匯為主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產業。2023年,村集體年收入1338萬元,村民人均收入3.8萬元。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三澗溪村開展“黨旗飄飄向四方,增光添彩耀家鄉”活動,設立返鄉創業工作站,吸引100多名年輕人到村創業。與齊魯師范學院、齊魯理工學院等多所院校建立“校村共建、交流共享”機制,開展技術指導、教育培訓等活動,帶動周邊村民就業增收。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三澗溪村發揮帶動作用、培育產業集群,聯動周邊10個村打造農文旅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實施現代農業、花木繁育、文化旅游、商貿服務、教育培訓5大類25個重點項目,成功創建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村7個,“朱家峪景區+泉城百花園+三澗溪村”精品線路成為群眾休閑旅游好去處,產業興旺“領航”鄉村振興的愿景正變成現實。
在章丘,人才與產業雙向奔赴已經成為新常態。位于南部山區文祖街道的山東三生萬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文祖百菇園”項目,正是人才與產業互相成就的典型代表。
“之所以叫三生萬物,是因為我們合伙人是3個研究生,懷揣著夢想,背井離鄉來章丘創業,看重的是這片沃土,以及優越的人才政策、良好的營商環境。”公司總經理、齊魯鄉村之星聶陽說,項目總投資1500萬元,占地100畝,借力濟南建設“北方種業之都”,開展菌種繁育,一期產能300萬袋,二期計劃產能600萬袋,可滿足章丘及周邊6000畝食用菌種植。
“文祖百菇園”項目,是“齊魯古道·山水新章”泉韻鄉居示范區的點睛之筆。去年以來,依托齊魯古道,挖掘山區資源,描繪出一幅新畫卷:聚焦區位優勢,打造雙山街道木廠澗等村成為近郊休閑游打卡點;聚焦玩樂休閑,招引舜耕九州休閑農莊、悠然見田園綜合體等項目,打造親子研學;聚焦采摘休閑,招引多彩農莊、百菇園等龍頭企業,打造田園采摘游目的地;聚焦生態康養,招引時養山居、山水人家、歸園田居等項目,打造山林健康游目的地;聚焦傳統文化、非遺體驗,搭建五音傳習所、芯子博物館、友誼葫蘆研學基地,打造非遺研學目的地……“齊魯古道·山水新章”泉韻鄉居示范區正是章丘立足資源稟賦,以全域鄉村振興為目標,構建多元產業共同發展新格局的一個縮影,也是“千萬工程”經驗在章丘落地生根的碩果。
打造齊魯樣板,建設和美鄉村,基礎在產業、潛力在產業、希望在產業。近年來,章丘堅持以產為基、泉水為韻,構建起山水秀、泉水韻、湖光美、黃河情“四區聯動”泉韻章丘發展框架:南部山區以“山水秀”為主題,打造“四季有約”農文旅融合發展片區;中部平原以“泉水韻”為主題,打造“中央會客”城鄉融合發展片區;中北部湖區以“湖光美”為主題,打造“魚翔鷺飛”濕地保護發展片區;北部灘區以“黃河情”為主題,打造“黃河之戀”三產融合發展片區,形成了“四區聯動、整體推進”的發展布局。
變化顯而易見,感受真真切切。章丘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推動富硒糧食果蔬、健康漁業畜禽、先進瓜菜種苗、冷鏈農事服務等全產業鏈發展,全區農林牧漁業產值穩步增長。發展章丘大蔥、龍山小米等60萬畝“十大特色種植產業”,源虎黑豬、欣農蛋雞等年產12萬噸“六大特色養殖產業”,培育市級以上示范性經營主體362家,市級以上農業品牌產品80個。建設高標準農田85萬畝、智慧農業示范應用基地17處,種苗年工廠化育苗能力近3億株,設施園藝、立體種養、綠色循環等設施農業達到7.4萬畝,發展規模較大、帶動能力較強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0家,“山水五鎮”農文旅融合發展品牌越擦越亮……這無一不是堅持不懈抓基層、打基礎、固根本,推動全域鄉村振興提質增效的結果。
“農業農村工作,說一千、道一萬,增加農民收入是關鍵。”在全國率先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頒證和集體產權改革任務、首個完成“一員三權”改革試點,在全市率先推動村、鎮“三變”改革,實施項目528個,423個村莊股民分紅4.65億元。村集體年收入全部超30萬元,50萬元以上行政村達89%。培育各類鄉村人才2萬名、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215名、“土專家”“田秀才”124名。整合涉農財政資金56億元、撬動金融投資230億元,發放創業貸款9.5億元,不斷拓展村集體和農民增收渠道……如今的章丘,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綠色康養、電子商務、“互聯網+現代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蓬勃興起,廣大農民的收入越來越多元。
新故相推舒畫卷,丹青妙手向翠峰。三產融合、四區聯動,正在為全域鄉村振興戰略注入源頭活水,激活廣袤的土地。
宜居:染綠了沃野平川
青山如屏,綠水如帶,平坦整潔的村路兩旁,高低錯落的各種樹木綠意盎然、姿態各異,精致的景觀小品點綴在綠樹鮮花之間……來到雙山街道木廠澗村,仿佛走進了一座風景秀美的公園。這個有著2000多年歷史的古村,穿越歲月的長河,走過歷史的滄桑,成為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范本。
木廠澗村,全村635戶、2300人。相傳光武帝曾于此伐木,村中河道匯山澗之水,鐘天地靈氣,因此得名。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這個村按照“城市后花園、鄉村CBD”的目標定位,投資1700余萬元實施整村環境提升:東西大街、南北大街坦蕩如砥;5500平方米的人工湖及馬頭灣片區如一帶彩虹,環繞其中;村內大街小巷、背陰胡同樹木繁茂、花香四溢;鳳凰頂、仙人橋等歷史遺跡修繕如舊,數智生活館、“咱家的”火鍋燒烤、澗木咖啡、林下會客廳等新質業態蓬勃興起,章丘第一個共產黨員郭恒祥的紅色印記鐫刻在這里,鄉村CBD與穿越千年魅力交相輝映。
像木廠澗村這樣的宜居鄉村層出不窮。棗園街道賈莊村創新使用積分制推行垃圾分類,點亮了美麗鄉村。
“對村民來說,積分制是實實在在看得到、摸得著的實惠?,F在,有害垃圾、塑料紙殼、廢舊玻璃、廢金屬,老百姓基本上都能分類投放了。”賈莊村黨支部書記呂善強說,全村306戶、1230口人,最開始推行垃圾分類的時候,村民積極性不高,通過宣傳引導、積分制管理,村民可以使用垃圾分類換取的積分,到村內超市兌換日常生活用品,村民準確分類投放率不斷提高,村莊的環境也更加干凈整潔。
樹影婆娑、鮮花盛開、綠水悠悠,夏日的白云湖別有一番風味。白云湖,位于章丘西北部,面積2.6萬余畝,是章丘首家國家級濕地公園、濟南市最大天然濕地。
白云湖的美,既有自然的饋贈,也有人工的“養護”。近年來,按照“水清、湖暢、岸綠、景美、宜游”的總體目標,加強濕地保護整治,優化景觀品質,完善配套設施,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持續向好,成為市民群眾休閑、消暑、健身的好去處。也引來白天鵝、東方白鸛、灰鶴、震旦鴉雀等珍貴禽類棲息,成為一道藍天白云、水清岸綠、生態和美的“高顏值”風景。
百花爭艷成錦繡,姹紫嫣紅醉人間。章丘充分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和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工作,建立市場化城鄉環衛一體化新格局,清潔村莊覆蓋率達到85.5%,62%的村莊完成生活污水治理,農村改廁“五化”管護模式在全國推廣;持續推進農村公路管養體制改革,縣、鄉、村三道列養率達到100%,全區“四好農村路”達2260公里,快遞入村率達100%,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經驗做法被新華社等媒體宣傳推廣。優化升級數字鄉村5G管理平臺,建成數字鄉村186個。打造三澗溪齊魯樣板、詩畫文祖銜接推進2個省級示范片區,“杏花河韻”“繡江風韻”“山水新章”3個市級示范片區和“水鄉白云”1個區級示范片區,串聯形成花樣垛莊、水鄉白云、詩畫文祖、繡江古韻、繽紛繡惠、瓜果飄香等6條示范線路。
既有山水的生態之美,又有鄉村的自然之美,還有城區的精致之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在鄉村,白墻黛瓦、紅磚籬笆,壇壇罐罐種花草、就地取材建景觀,各具特色地保留美麗鄉村的原始風貌。在城區,150多處公園綠草如茵,各種綠化帶為城市“留白”增添綠意;遍布城區角角落落的“口袋公園”,打造了“出門見綠”的綠色生活圈。鄉村與城鎮,不同的風景,卻串起了相同的幸福感。
晝,藍天之下盡是美景;夜,大街小巷流光溢彩……章丘這片充滿希望的田野,基礎設施日趨完善,交通路網愈發通暢,城鎮功能不斷提升。得天獨厚的風景、多彩濃郁的風情,生態宜居成為最美的底色,連接起人們的詩和遠方。
和美:陶醉了幸福笑臉
一畫一故事,一墻一特色。走進相公莊街道“名相故里·杏花河韻”鄉村文化振興展示帶,田園風光凸顯出濃郁的鄉土風情,歷史典故彰顯出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國畫場景傳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幅幅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墻繪,呈現在文化帶主干道和村居街巷墻體上,成為倡導文明新風的新陣地,無聲中提升著村民的道德素養,傳播著美德健康的生活方式。
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里。如今,“文明實踐大篷車”成為和美鄉村建設的流動風景。每到一處,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都開展政策宣講、健康義診、家電維修等愛心集市活動,舉行扁鼓表演、歌曲舞蹈、詩歌朗誦等文化惠民演出,奏響了和美鄉村的華彩樂章。
“謝謝你!身邊好人!”今年5月,濟南市公民道德建設先進典型故事分享會在明水古城舉行。堅守一線29年、讓客戶“用上電、用好電、不停電”的“中國好人”馬利,38年精心照顧無法獨立生活堂弟的好嫂子許士芳分別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催人淚下、引人向上。
用文化浸潤心靈,用文明扮靚鄉村。“能得到這么多人的見證和祝福,很開心,集體婚禮簡約、不鋪張浪費,符合我們年輕人的時尚觀和消費觀。”一對對新人身體力行倡導婚禮新辦、婚禮簡辦、移風易俗新風尚,正融入日常、化為經常。
宜居宜業,“塑形”當先;和美鄉村,“鑄魂”為要。章丘不斷強化思想建設,打造了雙山三澗溪鄉村振興展館、官莊石匣章丘梆子博物館、文祖三德范村史館等一批公共文化服務場所,讓老房子、老照片、老物件、傳統表演方式,傳承鄉村文化,留住鄉愁記憶;廣泛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好婆婆”“好兒媳”、出彩人家等各類評選活動,通過榜樣的力量,培樹良好家風、道德新風;持續完善村規民約,宣傳道德風尚,深化移風易俗,引導村民簡辦紅白喜事、摒棄陳規陋習,“約”出了鄉村和美的橋梁,讓文明新風在廣袤的鄉土間流淌,靜靜地滋養著和美鄉村的每一個角落。
和美鄉村,善治為要。章丘在全域范圍內創新建立75個黨建工作區,聚焦人員下沉、職責下沉、服務下沉,破解黨建抓不實、治理有空當、服務不精細、干部沉不下等現實問題,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全域鄉村振興。官莊街道閆滿黨建工作區就走在了善治的前列。
閆滿黨建工作區位于章丘最東部,轄9個行政村、13個自然村,共4468戶、14300人,群眾在醫療服務、法律咨詢、合同簽訂、就業創業等方面的訴求多樣。為此,工作區完善“您點單、我來辦”服務模式,群眾掃描二維碼線上點單、黨建工作區線下接單,形成黨委指揮、接訴即應、精準派單、限時辦結、反饋評價的高效閉環處理流程;開展黨員“四色走訪”,以13個自然村為單位劃分185個微網格,網格員和黨員每人聯系10—20戶群眾,根據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按照綠色、黃色、橙色、紅色“四色分類”原則劃分群眾的現實狀況,確定走訪頻次和走訪內容,更加精準地掌握訴求、化解矛盾、為民服務;由轄區黨員、教師、醫生、律師、企業家等人員共同組成“繽紛四季、志行閆滿”志愿服務隊,針對群眾困難救助、法律咨詢、衛生健康等需求,提供精準化、面對面的志愿服務。
鄉村治理的成效,必須由村民來評判。黃河街道北房社區的“六村共治”正是按照村民們的意愿實現的。
北房社區位于黃河岸邊,居住著6個搬遷村1319戶近5000名群眾。2021年3月搬遷入住后,垃圾清理不及時、環境衛生臟亂差等問題突出。群眾要求物業撤出,由各村聯合管理。
“去年3月,黨建工作區成立后,由工作區黨委干部帶頭,與物業公司反復溝通,結束了一年懸而未決的問題,物業撤出管理。同時協調供電部門接手電力,協調水廠更改收費系統,協調環衛部門進行垃圾清運,最終實行六村聯合治理模式。”黨建工作區黨委書記嵇少華說,從化解矛盾、調解糾紛,到富口袋、靚村容、通道路,再到樹立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鄉村治理的成效得到群眾廣泛認可。
近年來,章丘堅持重心下移、大抓基層導向,探索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路徑,成立“黨建工作區”黨委75個,評選“領航書記”70名,推進黨建工作區“跨區聯建”,實施“頭雁領航”工程,做好“三資”規范管理,完善“陽光問廉”基層監管模式,構建辦事、協商、調解、保障“四位一體”網格服務機制,把基層黨組織建成黨建聯合體、資源融合體、產業聚合體和治理共同體“四體共建”堅強戰斗堡壘,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助力賦能。
逐夢沃野繪畫卷,和美鄉村入畫來。在章丘,一個個“有山有水有風光、有詩有夢有遠方”的宜業宜居和美鄉村正在建成,一幅幅“有產業、有顏值、有鄉愁、有活力、有秩序、有福祉”的生動圖景徐徐展開……